獨生子棄京返鄉扛得住壓力擋不住父母的眼淚
從上海到北京,兩個人辛辛苦苦打拼三年半,最后還是回了老家浙江。不是因為不堪“北上廣”的重負,而是因為自己是家中的獨子獨女。
從上海到北京,兩個人辛辛苦苦打拼三年半,最后還是回了老家浙江。不是因為不堪“北上廣”的重負,而是因為自己是家中的獨子獨女。
閨蜜是我高中同班同學,大學和我念的是同一個專業,我在北外,她在上外。
今年這個春節,對閨蜜來說特別不一般,因為節前她“被迫”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辭去北京的光鮮工作,回到老家杭州;二是年前考了首師大的研究生,不管成績怎么樣,這書她都不打算讀了。
閨蜜在高中就談了個男朋友,也是我們的同班同學,盡管班主任和家長百般“拆散”,他們還是堅持到了畢業。
讀大學的時候,女的在上海,男的在北京,幾乎全班同學都認為他倆好不長。沒想到四年之后,名校畢業的她頭也不回地直奔男朋友的懷抱。
經過兩三年的打拼,也跳了幾次槽,結婚的那年兩個人在北京的月收入都已過萬,事業上也順風順水,前途無量。他們租了一間溫馨的小屋,過上了二人世界。后來,還養了一只大狗,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很自然地,每次同學會,他倆都是習慣性缺席的一對。當所有同學都認為他們就此留在北京一輩子的時候,他們又干了一件讓大家跌破眼鏡的事——
因為是家中獨子,老公被要求回老家工作,家里人甚至直接幫他謀定了去處。兩個人在負隅抵抗了整整一年之后,還是抵不過爹娘親情和眼淚的攻勢,淪陷了。
今年春節的同學會,是閨蜜和老公畢業后第一次出席此類活動。大家都問她,工作找得怎么樣?她看上去挺淡定地說,不著急,先調整一下唄。
不過,私底下的她還是對未來的工作有些迷茫,好幾次悄悄問我:“我在北京××單位上班一個月一萬多,杭州類似的單位一般是什么行情?”“你說我到時候去面試把目標薪酬定在多少價位合適?”“我婆婆讓我老公去××單位了,那里工資怎么樣?升職空間呢?”
閨蜜和她老公這一對,當初就是學校的優等生,就愛為生活為前途折騰。北上廣的壓力對他們來說都不算什么,但身為獨子獨女,面對父母一次兩次無數次的要求,怎么忍心固執地繼續北漂呢?
所以,就算迷茫,就算遺憾,他倆還是把心態調整地相當樂觀。“繼續折騰唄,你丫要是不折騰得好一點,怎么對得起離開北京的自己啊,您說呢?”她老公說這話時,依舊是一口擋不住的京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