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廣是一項基礎工程。據統計,目前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為80.72%,但仍然存在普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16個省份的普通話普及率超過85%,9個省份的低于80%,其中,民族地區、偏遠農村地區是重點區域。
2022年1月,教育部等3部門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礎支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舉措,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并計劃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5%。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在脫貧攻堅戰中,語言扶貧被當作是“一項具有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扶貧措施”。如今,普通話的推廣也將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能,這其中,數字技術的應用也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字技術的“補位”
在過去的10年里,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了全球的科技和產業生態,有力推動了社會發展,也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推普事業。
2020年以來,教育部組織了50個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在深度貧困地區,利用“互聯網+”和現代教育技術賦能,對口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9月12日,第25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正式啟動。在開幕式上,相關企業也參與了推普周的“智能+”展覽,以推普與數字化結合的多個案例,展示數字技術如何進一步深入推廣普通話,并助力鄉村文化與經濟振興。
以《普通話小鎮》為例,它是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指導,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提供業務指導,語文出版社和騰訊互娛社會價值探索中心聯合出品的推廣普通話公益APP。該產品內置騰訊AI Lab普通話評測技術,并定制開發了一套更適合于普通話基礎較薄弱人群的評分機制,能夠從“前后鼻音、平翹舌、流暢度、準確度、聲調”等五個維度對用戶的發音進行全面評價與智能反饋。
自其2020年上線以來,《普通話小鎮》目前已經覆蓋了31個省份的用戶,成為了多個地區民眾學習普通話的好幫手,并與青海全省、四川甘孜等地合作,為數萬名教師提供普通話學習服務,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2021年9月30日,青海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啟動實施“普通話小鎮”APP項目的通知》,決定在青海全省免費實施“普通話小鎮”項目;在四川甘孜州,瀘定和康定兩地的電商培訓班中,《普通話小鎮》成為常規“課程”;福建省寧化縣,村干部入戶點對點宣傳《普通話小鎮》;云南省福貢縣的40個扶貧車間,《普通話小鎮》成為工人們的業余主要學習工具。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推普事業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進步,類似像《普通話小鎮》這樣的數字化產品不斷落地,為助力解決鄉村地區家庭和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學習難”導致難以提升技能的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了語言文化振興鄉村、科技賦能語言教育的作用。
從“推普脫貧”到“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振興,是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現代化進程中進行的,其主要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振興為著力點。在這一戰略推進的過程里,城鄉融合成為其中一種必由路徑。
隨著“三農”格局的積極變化,要形成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關鍵需要幫助農村勞動力開闊視野、提高文化水平、轉變傳統觀念。而語言作為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在農村日常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梁。掌握普通話,是農村勞動力打通對外資源信息渠道的先決條件,所以推廣普通話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
要在2025年實現85%的普通話普及目標,便對推普工作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更對數字技術的應用領域、場景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自2021年以來,許多企業進入到推普這一事業中,利用最新、更科技的數字化技術,不僅為推廣普通話提供了多種形式,突破單純語言學習的時空限制,也融入了更多職業教育、民族文化推廣等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容。
譬如科大訊飛《語言扶貧APP》除了識字課程、《普通話1000句》,還加入了職業技能等模塊。在數字化助力普通話的推廣中,也加入了更多鄉村振興的內容。
作為助力推普工作的重要數字工具,《普通話小鎮》9月推出全新“鄉村振興”版本。新版本圍繞鄉村振興場景主題小鎮,緊貼鄉村地區生活和生產場景設計“新小鎮”,讓用戶化身主角返回家鄉創造鄉村振興“新故事”增強學習代入感;此外,還聚焦農村電子商務、農業手工業、旅游康養、文化創意等產業,產品內定制專屬學習內容,幫助從業者提升普通話素養,助力產業振興。
類似《普通話小鎮》、《語言扶貧APP》這樣數字化工具的出現,也令推普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有了創新性改變,更新了教師教學理念,拓展學習者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能力。
數字技術的發展正影響千家萬戶,其與推普工作、職業技能知識等需求的深度融合,不僅讓其成為民眾學習普通話的高效端口,也借助這個工具讓大家更好地融入豐富多彩的數字世界,更方便地對接外界資源,共享發展成果,真正實現各個民族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