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
—— 一論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蘇圖景
新華日報評論員
在日前省委召開的全省傳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上,省委書記吳政隆指出,要深刻領會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準確把握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自覺把江蘇現代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來審視和謀劃,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江蘇現代化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讓中國式現代化在江蘇大地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我們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拿出落實的具體方案,把黨中央提出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本地區本部門工作任務,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這十年,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
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種特色就在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必須不斷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必須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必須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江蘇承載著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刻關懷、殷切期望。“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是總書記賦予江蘇的三大光榮使命之一。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我們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重大原則,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江蘇現代化建設,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編輯 周冬梅)